Blog
所谓的AI泡沫,其实不是一个,而是三个凑在一起的 | 投机泡沫!基础设施泡沫!吹牛吹过头的泡沫!
现在,AI有泡沫这事,在行业里基本上已经是共识了。很多公司老板和机构都在为泡沫破裂做准备,琢磨着到时候怎么才能少受点冲击。有位分析师把市场看得更透,他说AI领域不是只有一个泡沫,而是有三个。
第一个是典型的投机泡沫,就是很多资产的价格被炒得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真实价值。第二个是基础设施泡沫,意思是大家砸了巨额的钱去建各种基础设施,但谁也说不准未来这些设施会不会被充分利用。第三个就是媒体炒作和不切实际的承诺,把AI吹得天花乱坠。
现在,所有人都开始梦想AI带来的新革命。那些数字听起来都让人头晕:几百亿几千亿的投资砸进去,公司的估值飞上天,整个股市都因为对AI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兴奋不已。大家都在说AI能彻底改变生产力,能让创造力自动化,能颠覆我们的工作方式。但在这种媒体和资本的狂热背后,一些不好的信号也越来越多了。
麻省理工学院(MIT)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,就像一盆冷水浇了下来:95%的生成式AI项目,最终都无法创造出可以衡量的价值。换句话说,只有极少数的应用真的能赚回本钱。MIT的研究人员写道:“尽管企业在生成式AI上投了三四百亿美元,但结果惊人:95%的机构都没有获得任何投资回报。”
就连ChatGPT的创造者,OpenAI公司的CEO山姆·奥特曼(Sam Altman)也承认说:“要问现在的投资者是不是对AI有点兴奋过头了?我觉得是。” 这话从一个AI竞赛领头羊的嘴里说出来,分量可不轻。要知道,直到现在,大部分AI公司的老板都还不承认有泡沫这回事,总是在承诺AI未来会有多么颠覆性的能力。
然而,好几位知名的经济学家都说,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投机泡沫里,跟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很像。就在大家越来越担心AI泡沫破裂会带来多大损失的时候,一位叫费萨尔·霍克(Faisal Hoque)的分析师说,情况比这还糟,他认为AI领域其实有三个泡沫。

AI泡沫是三个凑在一起的投机泡沫基础设施泡沫吹牛吹过头的泡沫
AI的三个泡沫
第一个:投机泡沫
首先,他认为AI毫无疑问正处在经济学家所说的“投机泡沫”或“金融泡沫”中。顾名思义,就是资产价格涨得比它的基本价值高出很多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7世纪荷兰的“郁金香狂热”,当时投机者把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炒到天价,因为他们总相信会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来接盘。
现在呢,英伟达(Nvidia)的股价是它盈利的50倍,特斯拉(Tesla)更是高达惊人的200倍,尽管它的收入还在下降。而“科技七巨头”里的其他几家(谷歌、亚马逊、苹果、微软、Meta),也因为押注AI主导的未来而股价大涨。
第二个:基础设施泡沫
在投机泡沫的同时,大量的资金也涌入数据中心、显卡、散热系统和能源供应等领域,来支撑AI的飞速发展。这里的风险在于,可能建得过快、过大了,导致产能严重过剩,而真正的市场需求还没跟上,这些昂贵的设备就闲置了。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。比如19世纪末,铁路投资者为了一个从未实现的未来需求,修建了数千公里没用的铁轨。
90年代末也发生过类似的事,当时为了迎接互联网流量的爆发,铺设了巨量的光纤电缆,结果真正的需求几十年后才到来。像思科(Cisco)这样的公司就曾深受其害。在90年代末,思科的股价在两年内涨了450%以上,估值一度达到未来一年预期收益的120倍。但后来收益增长没那么快,不到一年,股价就跌了70%。
今天,麦肯锡的分析师们说,为了AI正在进行一场价值7万亿美元的“数据中心规模竞赛”,光是2025年的八个项目,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承诺就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。
第三个:媒体泡沫(不切实际的承诺)
第三个泡沫是媒体炒作的泡沫,也就是围绕这项技术说得天花乱坠。大家对这项新技术的承诺远远超过了现实,讨论也越来越偏离它未来真正可能达到的效果。你还记得前几年对NFT的炒作吗?那就是一个典型的投机泡沫。AI在某种程度上也处于类似的情况。各种媒体上都充斥着和AI相关的内容,AI热潮成了商业世界这几年的口头禅。
那些夸张的宣传和不切实际的期望,可能会遮蔽AI系统目前真正的局限性。如果公司被这种热情冲昏了头,没有认真评估自己的真实需求,那项目就很容易失败。正如MIT的研究揭示的,95%的AI项目都失败了。
AI泡沫可能会破裂,并引发灾难
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说,当前AI市场的泡沫比90年代末的互联网狂潮还要大。他认为,现在排名前十的AI概念股比当年90年代的科技巨头们脱离现实更严重。他的图表就是一个严厉的警告:历史可能要重演了。
泡沫可能破裂的一个原因是GPU(显卡)短缺。山姆·奥特曼也提到了这个问题。另一个原因是数据中心,科技巨头们已经投了几十亿美元进去,但它本身也可能成为AI发展的瓶颈。
分析师认为,从软件角度看,AI是一个巨大的泡沫,因为现在大家都能做出不错的软件,比如中国的DeepSeek。它的出现被看作是对OpenAI商业模式的“生存威胁”,因为它能用低得多的成本达到和美国对手差不多的效果。
但另一方面,和硬件相关的AI泡沫可能还会持续好多年。对AI芯片的需求一直在增长,只要还没有能真正挑战英伟达市场地位的竞争者出现,这个趋势就会继续。简单说,软件AI的泡沫随时可能像互联网泡沫一样破掉,但AI芯片公司的股票看起来要稳固得多。
AI还是有潜力创造价值的
费萨尔·霍克说,我们可以从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中学到教训:“一项技术可以被炒作得超过它的实际能力,但它本身仍然很重要。” 当估值回归理性后,那些专注于用现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司,无论是在泡沫破裂前、中、后,都能活得很好。
简单来说,那些系统性地利用技术来创造价值的公司会发展壮大。所以,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方法去抓住这个价值。那位分析师给公司提了几个建议:
- 从问题出发:先找出公司里让人头疼的地方——比如重复性任务、信息瓶颈、经常犯的错误——然后再看AI能不能解决。
- 平衡投资:把见效快、风险低的小项目,和中期的战略投资,以及更大胆的长远赌注结合起来。
- 全面整合:把各个AI项目和公司的整体战略联系起来,让它们互相促进,产生滚雪球一样的价值。
这位分析师认为,AI泡沫远不是一个威胁,对那些务实的人来说,它反而是件好事。他说:“互联网泡沫给我们留下了宽带和有经验的程序员。AI泡沫也会给我们留下GPU集群和机器学习工程师。最聪明的做法不是躲开泡沫,也不是试图完美地把握投资时机,而是让别人去承担财务风险,而你来收获运营上的好处。”
AI泡沫的本质与文明的契机
2022年ChatGPT发布以来,硅谷一直在宣传AI聊天机器人将改变经济。老板们花了数十亿美元来给员工配备AI工具,并预测能节省大量成本。但这场承诺中的AI革命似乎停滞了。MIT的调查发现,“只有5%的AI试点项目创造了数百万美元的价值,而绝大多数项目都卡住了,对公司的利润没有任何可衡量的影响。”
情况很明显:AI正经历一个不可能持久的狂热阶段。无论是市场、研究人员,甚至是行业巨头的领导者都同意这一点。那么,这会是一场灾难吗?不一定。泡沫的破裂不是技术的终结,而是一个过度投机时期的结束。
泡沫迟早会消散。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,这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,反而是一个机会,可以让我们退一步,冷静下来,选择真正有用的应用场景,为未来做准备。到那时,公司的好坏不再看它吹的牛,而是看它解决实际问题、创造真实价值的能力。
分析师们认为,生成式AI的真正革命,可能还没有开始。也许只有在当前这个泡沫破裂之后,我们才能看到那些真正能改变我们工作和社会的杀手级应用出现,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。
人类的历史,从来不是直线的进步,而是曲折往复。正如《周易》所言:“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。” 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虚幻的期待与破裂的幻象。今日之AI,正如17世纪的郁金香、19世纪的铁路、20世纪的互联网,处于“三重泡沫”的迷雾之中。
投机泡沫,让人联想到庄子所言“朝菌不知晦朔”,人们因短期的财富幻觉而忘却事物的本质。
基础设施泡沫,则如孔子所言“欲速则不达”,过度建设反而拖累了真正的价值实现。
媒体泡沫,更像柏拉图《理想国》中的“洞穴之喻”:我们盯着影子,却误以为是现实。
然而,泡沫并不全然是灾祸。海德格尔提醒我们,技术不仅是工具,更是“揭示世界”的方式。当泡沫消退,留下的将是新的地基:宽带曾塑造互联网社会,GPU与大模型工程师或许会成为AI文明的基石。
因此,真正重要的问题不是“泡沫是否存在”,而是“我们如何在幻象中辨认真实”。
当泡沫的迷雾散去,AI的真正价值将在何处闪烁?以下四个领域,最有可能成为AI文明的价值核心:
- 健康(Health):这是对人类“存在”本身的赋能。AI将不仅仅是医生的助手,更是医疗范式的革新者。从精准诊断(AI分析医学影像的准确率已在部分领域超越人类专家),到新药研发(通过模拟蛋白质折叠,将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),再到个性化治疗方案(根据个体的基因和生活数据定制健康管理计划),AI的目标是延续生命的长度,并极大地提升生命的质量。
- 教育(Education):这是对人类“智慧”的传承与解放。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是标准化的、一对多的,而AI有望实现数千年来教育家们梦寐以求的**“因材施教”**。AI可以成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导师,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、兴趣和认知特点,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。它能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、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,让他们回归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本质,专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。
- 劳动(Labor):这是对人类“创造力”的释放。AI革命的核心,并非简单地替代人类岗位,而是重新定义“工作”的内涵。它将承担起绝大部分重复性、流程化的脑力与体力劳动,让人类得以从“为了生存而工作”的束缚中解脱,转向更具创造性、策略性和情感交互价值的活动。AI将成为科学家的研究伙伴、艺术家的灵感缪斯、工程师的模拟大脑,加速人类在未知领域的探索。
- 文化(Culture):这是对人类“精神世界”的拓展。AI不仅是工具,更是一种新的媒介,甚至是一种新的“他者”,能激发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。它能与艺术、音乐、文学、哲学深度融合,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;它也能帮助我们修复、翻译和理解濒临消失的古代文明遗产。更重要的是,与AI的互动,将迫使我们重新回答那些古老的哲学问题
AI的故事,终将不是关于机器,而是关于人。正如黑格尔所说:“历史的真正主体,是自由。” 技术只是载体,最终的目的,是让人类更自由地思考、更深刻地存在。